常见问题当前位置:奇亿娱乐 > 常见问题 > >

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幸福湾 全球最大是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石家庄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石家庄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国家科技部组织开展创新型城市(区)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城市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之路的积极探索。抓住国家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加快转变石家庄市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市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争创省会发展新优势,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加速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扎实开展创新型城市的试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

  (一)创新现状

  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和国务院批准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城市。现辖23个县(市)、区,总面积15848平方公里,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77万人。已成为经济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人民生活富有、发展前景广阔的中国北方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优良的创新基础与条件。

  1.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石家庄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5亿元,同比增长11.1%,三次产业比例为9.8∶50.03∶40.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03.2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3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85.5亿元,同比增长2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05%。实现财政收入310.2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0.6亿元,同比增长18.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2%。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上缴税金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7%。全市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到7个,16个产业聚集区列入省重点培育盘子,22个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36个品牌获得省著名商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36.4亿元。利用外资5.63亿美元,引资205亿元。

  社会民生全面发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24%,大额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多层次、全方位的住房保障体系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进展。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77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0.3%和9.3%。全市新增就业8.44万人,下岗人员再就业4.4万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88%以内。确定了“一城三区三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提出了“远期城市人口规模为500万”的发展目标,是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

  2.产业聚集及创新效应突出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正式启动。依据《河北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冀发(2009)21号),石家庄市按照一产集约、二产集聚、三产集优的思路,出台了《构建石家庄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和《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积极融入京津冀都市圈,着力做大做强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循环化工、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两大优势产业,强力打造现代商埠、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循环化工和中国现代药都(简称“三现一都”),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全市有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23个,石家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生物医药、电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特别是把生物医药确立为第一主导产业,以龙头医药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鹿泉经济开发区已成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54所、13所电子信息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辛集经济开发区皮革、化工等产业已成为当地强市富民的主导产业;矿区的大型煤化工、赵县的轻工食品、晋州的化工纺织、正定的小商品城等园区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石家庄市被批准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城市、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高新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基地、装备制造基地、循环经济化工基地、信息产业基地、纺织服装基地效益显著。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3.政产学研联动创新体制与机制基本形成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显。2009年企业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R&D经费分别占全市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和R&D经费的70%、70%和68%。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21家,占全省的30%;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5家。

  创新联动体制与机制基本形成。石家庄市政府与21家科研院所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意见》,建立了“省会产学研合作基金”,开展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了区域科技协作机制,以解决技术瓶颈为重点,进行技术对接。建立了“省会高校科研院所联席会”制度,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合作机制。由石药集团、华药集团牵头,吸纳国内优势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全国抗生素、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石家庄市半导体照明骨干企业为主体发起成立了“河北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了“石家庄中兽药科技创新联盟”;在华药集团、以岭药业集团、中电科第13所、河北冀凯集团、河北医大第四医院建立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石家庄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的创建活动,进一步调动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在构建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大科技”的格局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4.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与创新环境不断完善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到2009年底拥有3家国家级、69家省级、4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拥有4家国家级、37家省级、3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面积达到32.6万平方米。石家庄科技中心、生物产业基地技术服务中心、生物医药技术平台、产品快速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等已投入运行,石家庄市科技图书馆筹建工作已经启动。

  创新环境不断完善。政府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法定增长,2009年达到1.961亿元,比2008年增长12.4%。认真落实新产品税收返还政策。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近年来共引进高级人才1153名,建成9个省级、市级引智示范基地。建成由2家国家级、1家省级、12家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组成的创新服务网络体系。

  5.创新能力增强与创新效果显著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驻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97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万多人,高层次人才3360人,院士8人;科技中介组织168家;全社会科技投入经费35亿元。

  创新效果显著。2009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86项(其中国际领先6项、国际先进20项,国内领先124项)。全市专利申请2581件,其中发明专利757件;授权专利157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8件;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在全省连续多年排列第一。全市登记技术合同604项,技术交易额实现1.34亿元。18项成果获得2009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市科学技术奖评出科技特别奖2项,科技进步奖77项。在2项特别奖获奖项目中含有7项专利技术,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3.13亿元,新增利税2.76亿元;77项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三年累计新增产值35亿元,新增利税7.6亿元。

  6.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成效明显

  2004年3月石家庄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科技进步示范市以来,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为确保示范市建设发展,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主管副书记和副市长为副组长,科技、财政、人事等22个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科技进步示范市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工作的宏观领导和组织协调,形成共同推进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的合力,在2007年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的中期评估中获得优秀。

  (二)特色优势

  1.丰厚的省会科技资源优势

  石家庄市拥有众多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和企业,是全省科技资源配置中心,以人才、机构、经费等领先优势推动城市创新快速发展。全市科技活动人员占全省科技活动人员比重始终维持在27%左右,科学家和工程师人员在全省比重维持在30%左右,共有硕博站点282个,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12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与第13研究所、北方设计院、核四院、703所等部属研发机构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与人力资源支撑。拥有一大批具有不同特色和颇具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目前拥有3家国家级、69家省级、4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拥有4家国家级、37家省级、3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2.鲜明的产业特色优势

  生物(医药)产业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家首批3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和全国10家“医药出口基地”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形成“药都”核心。

  2009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20亿元,利税48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我市相继组织实施了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使基地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得到提升,产业布局趋向合理,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公共服务平台发挥作用。初步形成了以化学原料药、中药、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新型药物制剂、生物农药、生物兽药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集群,拥有华药、石药、神威、以岭、威远、远征等一批大型生物医药企业集团,抗生素、维生素、软胶囊、中药颗粒剂、基因工程药物、阿维菌素等生产能力居全国领先地位,打造了一批生物(医药)产品知名品牌,建立了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势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跑区域创新和产业发展。近年来,高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28%以上的增长速度。形成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四大支柱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龙头医药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通过建设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整合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和孵化器,转变招商引资策略,走出了一条“占据高端、扩展领域、集群发展”的路子,40%的工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孵化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00家,提升了生物医药产业档次和水平,拉动了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二次创业”质的飞跃,成为创新的主力军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引领示范作用明显增强。

  4.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

  省会城市优势与京津冀一小时都市圈核心城市地位促进第三增长极形成。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京津,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山,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支点。京石铁路客运专线完工后,石家庄到北京的时间将不到一个小时,成为全国唯一的可以半日往返京津的省会城市,在借助京津人才优势,接受京津知识空间扩散,充分利用京津成熟技术、促进科研成果在石家庄转化和接受京津产业辐射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京津城市的功能拓展带。

  (三)薄弱环节

  石家庄建设创新型城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第一,对外开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发达国家与地区在石家庄设立研发机构的少,来石家庄的高层次人才少,产业转移到石家庄的少,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少;第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强化。从整体上看,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科学研究和产业化主要依靠财政投入,企业科研成果所占比重偏少;第三,政产学研金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持续、稳定的合作不够,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布局失衡,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第四,京津石一体化有待进一步形成。石家庄虽为京津冀都市圈内的核心城市,但与京津两城市在人才、技术、产业对接等方面还尚未实现创新要素共建共享;第五,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各部门虽然已分别采取了许多措施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但缺乏协同配套,尚未形成合力,资源配置的政策导向还不够清晰,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尚未真正聚焦到企业;第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科技创新的标志性地位不强,缺少高端产业集聚,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对主导产业和传统优化产业支撑作用不足。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二、试点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实现创新驱动为导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发挥高新区的引领作用,着力培育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创新资源整合与优化,加大创新能力培育力度,推进制度、管理和文化创新,构筑和完善创新体系,努力把石家庄建设成为创新特色鲜明、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氛围浓厚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市功能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区域中心城市。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明显见效,创新体系日臻完善,综合创新能力位居全省首位,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城市。到2020年,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成为科技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创新型城市,综合创新能力达到国内省会城市前列。具体目标是:

  1.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较高的创新投入水平

  到2015年,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4%,全社会R 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2.5%,每万人劳动力从事R D人员数量达30人,万名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数所占比重达30%,企业R D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2.75%,消化吸收费用占技术引进经费的比重达70%,规模以上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达10%,高新技术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达9%。培育5-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加值占地区增加值的比重达30%以上。形成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县域特色产业构成的产业体系,各类产业重点开发、引进附加值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的新产品(新技术)分别达到100项、50项、50项和150项。

  2.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体系

  与国际接轨,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府公共服务,营造更为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使石家庄市成为富有创业活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心。到2015年聚集转化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企业200家,各类孵化器6家,孵化面积累计100万平方米,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50件,百万人口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达12422万元,拥有自主创新产品和国家级新产品数量达80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达到150家,研发能力大幅提升。

  3.成为科技人才聚集高地

  优化人才创业环境,聚集各类高端人才。到2015年,吸引聚集国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R D人员超过3.5万人,科技人才总数超过45万人,每万人口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60人。

  4.建成战略性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循环化工、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战略性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产业实现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带动石家庄市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

  5.创新成果惠及民生

  推动信息网络建设,优化城市交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到2015年,百人口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38.8户,城市空气污染指数达2.1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100%,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明显提高。

  6.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健全,行政效率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和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扩大,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

  7.成为京津冀第三极和冀中南中心城市

  作为京津冀都市圈中的省会城市,积极主动承接京津高新技术和产业的转移,成为京津冀经济增长“第三极”和冀中南中心城市,发挥对周边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引领河北省整体崛起。

  三、试点工作思路

  按照“系统规划设计、集聚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环境、重点跨越突破、示范引领带动、全面系统推进”的工作思路,力争走出一条创新理念先进、创新环境友好、体系机制科学、政策措施完善、优势特色鲜明、创新成效显著的路子。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一)系统规划设计

  从石家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和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重点工作出发,整体规划设计石家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将其纳入石家庄“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以此指导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集聚创新资源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按照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要求,引导和支持人才、技术、资金、管理、公共服务等资源要素集聚,促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三)营造创新环境

  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法规文件以及配套政策和服务措施。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并在投融资、技术标准、对外贸易、政府采购、财政资助和消费政策等方面出台具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推进技术、制度、管理和文化创新。

  (四)重点跨越突破

  探索具有石家庄特色的城市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具有石家庄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发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循环化工、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产业,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技术、重点企业以及重点产品等方面实现科技创新能力跨越和突破。

  (五)示范引领带动

  在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积极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和创新型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和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努力探索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创新试验环境和科技产业发展环境的营造模式,积极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创新试点。

  (六)全面系统推进

  通过创新型示范县(市)、区和园区的建设,总结区域创新成功经验,以点带面,逐步向其它县(市)、区和园区推广;通过重点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和技术、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逐步向其它传统优势产业和技术领域、企业推进,形成全面系统的创新局面。

  四、试点内容和重点任务

  创新型城市建设要紧紧围绕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创新主体、主导产业、创新环境等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工程、产业系统创新工程、创新资源整合工程、创新环境支撑工程和创新文化营造工程等五大工程。

  (一)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工程

  1.突出引领区域科技创新的标志性地位

  政府要积极发挥在高新区规划与建设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突出特色、提升质量,完善和优化创新体制和机制,形成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产业创新体系,把石家庄高新区建成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家迅速成长基地,成为观念新、发展快、创新要素集聚、技术含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资源消耗更少、绿色环保节能、人才资源能发挥更大作用的新型工业化发展示范区,以及创业文化氛围浓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区。

  2.推进五个高端产业集群园区建设

  ——河北(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依托华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有限公司、河北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中心等,围绕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类药物、疫苗与诊断试剂、生物基化学品等重点领域,以全球化视野,吸引领军人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聚集国际领先水平的研发项目,在优势特色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突破,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创新产品。

  ——现代特色中药产业园。依托河北以岭医药集团,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加快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到2015年现代特色中药产业园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通信和微电子产业园。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13研究所、河北软件产业园和现有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打造数字通信产业链、电力电子器件设备产业链、现代显示产业链和软件产业集群,成为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业的龙头区域。

  ——光伏光电产业园。依托河北东旭集团、河北晶龙电子有限公司、石家庄诚志永华液晶材料有限公司、石家庄京华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等,投资100亿元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条G5液晶基板生产线、5条G6(兼容G5)液晶基板生产线、2条彩膜生产线、5条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线,到2015年形成相对完整的光伏光电新型产业链,培育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光伏光电产业集群,年产值达到150亿元。

  ——河北省高技术服务业示范园。面向石家庄市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吸引与培育研发和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文化创意、数字化媒体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引导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向高新区集聚,建设成为创业投资高地。吸引熟悉国际规则的管理咨询、科技中介等各类服务机构,形成从知识创造到知识资本化的创新服务链,打造高技术服务业集群。

  3.加速三个试点示范基地建设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试点单位)。筹建以园区入驻机构为主体,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联合大院名校筹建开放式的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创新虚拟研究院;重点引进跨国公司、知名科研院所设立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提升区域创新能级;在园区设立院士工作室和大院名校的技术成果转移中心,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引导企业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实体或组建产业技术联盟;依托国家级的河北工业大学科技园,采取“一园多校”的发展模式,与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联盟,积极引进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进驻高新区。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医药产业)。按照国家工信部的要求,开展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推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探索现代医药新型工业化产业发展道路。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发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的示范效应,发布并实施园区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健全专利保护和监控机制,构建专利产权保护预警机制和专利纠纷快速反应机制;建设专利展示交易平台;探索实施专利质押贷款、商标权质押贷款;实施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

  4.扶优扶强培育一流科技企业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制定完善企业扶优扶强政策,促使高新区内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培育若干家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和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培育由一大批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组成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在高新区东区建设一批承接孵化毕业企业的“科技企业加速器”,到2015年可投入使用的加速器面积达到85万平米。支持实施“小巨人企业成长计划”,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满足进入成长期的企业对创新、投资、土地、人才等方面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建立高成长企业的快速发展通道,促进企业加速成长。

  ——加快孵化体系国际化、专业化发展。增强孵化器的专业化服务能力,重点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动漫游戏等领域发展专业孵化平台,扩建软件专业孵化器。在科技创业园区内建设高水平国际孵化器和留学生创业园,面向全球吸引创业者。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对企业创建前端的扶持和培育,推进形成“科技孵化+创业投资”、“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共性平台+创新网络”的新型孵化机制。

  5.建设黄河大道与天山大街科技走廊生产性服务业区

  启动黄河大道科技走廊泰迪、新大陆等项目,围绕高新区重点产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写字楼、综合服务楼,实施统一划分区域功能、统一标识、统一名称、统一政策、统一建筑风格(基调),逐步建成石家庄高新区黄河科技走廊、天山科技走廊,在高新区两条重点道路形成风格一致、具有规模效应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二)产业系统创新工程

  1.提升主导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以石家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主要抓手,做强做大化学制药、现代中药、新型药物制剂,大力培育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建设石家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研发孵化区、产业核心区、现代中药区、生物制造和原料生产区、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生产区五个产业聚集区,重点支持华药、石药、神威、以岭等优势企业,着力推进华药培养基级白蛋白、石药集团特色原料药与冻干粉针制剂、河北诚信化工的氰化物及其衍生物、神威药业现代中药产业园、河北以岭药业芪苈强心胶囊、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产业技术服务和实验中心等项目。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4-5家,50-100亿元企业10家,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基地。

  ——装备制造业。围绕煤矿资源开发发展煤矿装备、围绕铁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运输装备、围绕国家产业布局发展航空产业基地、围绕汽车产业调整振兴方向发展整车及配套产品、围绕重点工程建设及产业调整振兴方向发展其它关键装备,扎实抓好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布局调整、龙头企业发展、培育现代制造服务业等工作,重点支持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石家庄强大泵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车集团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中航二集团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着力建设南车集团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公司通用航空、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工程机械研发制造等项目。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5家。

  ——循环化工产业。按照炼化一体化、园区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安全生产的要求,继续发展以石炼化炼油综合改造及4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为龙头的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积极培育以医药中间体为核心的精细化工基地,发展壮大碳一化学基地,扎实抓好化工产业集群化发展、企业技术改造等工作,重点支持中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白龙化工公司、联合石化公司、河北正元化工集团等优势企业,着力建设中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及原油劣质化改造、金石化肥60万吨合成氨多联产、橡胶一厂医药用橡胶密封制品、新宇三阳实业公司乙醛深加工等项目。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2家,50-100亿元企业5家。

  ——现代服务业。立足我市区位交通优势,构建“东出西进、承南接北”大物流格局。加快物流项目建设,重点发展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利用先进技术、信息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业,实现现代物流业的突破性发展。以大型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商品市场改造升级、便民利民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商贸流通环境,提升服务档次,巩固“华北重要商埠”地位。支持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通过建设金融服务聚集区、鼓励引导金融保险业务创新以及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巩固提升石家庄市华北南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围绕“红、绿、古、新”四大旅游资源,加快整合、开发、创新和提高,抓好总投资89亿元的24项旅游业重点支撑项目,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精品景区,提升旅游要素配套水准,提升城市旅游整体形象。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地理交通、产业特色和配套设施等综合优势,培育会展品牌,促进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环渤海区域会展名城。提升石家庄市信息、软件服务业实力和水平,成为全省信息、软件服务的重要基地。

  2.振兴传统优势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遵循“存量调强、增量调优,名牌带动、产业聚集,加快改制、做强做大”的原则,大力发展高档及新型面料,提高纺织装备自动化水平,加快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纺织工业园区发展,重点建设正定纺织服装基地、辛集皮革服装基地、晋州纺织园、石家庄卓达服装产业园“两基地两园区”。加快纺织企业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鼓励和支持非国有资本进入,增强发展活力;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强化知名品牌建设,加快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集团、大公司。加强常山恒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联盟,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服装设计研发中心和纺织工艺研发中心,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广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企业污染排放从原料投放、生产过程到末端控制的全过程治理。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建材产业。围绕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建材,优化建筑陶瓷、石材、板材等产品结构,重点支持鼎鑫水泥、曲寨水泥、银港人造板、力马建陶等优势企业,大力推进以鹿泉九里山、宜安镇为中心的水泥产业集群,以正定北早现乡为中心的木材加工产业集群,以灵寿和平山为中心的石材工业小区,以高邑富村乡、万城乡为中心的建筑陶瓷小区建设,着力建设河北乾昊集团责任有限公司50万吨碳酸钙系列产品、高邑力马陶瓷有限公司高新建陶产业基地、赞皇金隅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石家庄玉晶玻璃有限公司超白压延玻璃等项目。

  ——现代农业。以农业新品种选育为支撑,重点支持玉米、棉花、小麦等作物的新品种培育,确保全国高产、优质基地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和区域结构,推进农作物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业集中。延长农业产业链,研究动植物产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全力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以政策引导和资金引导为手段,培育有竞争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生产要素聚集效应和带动效应,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加工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挖掘现代农业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优化农业圈层布局,形成集科技研发示范、休闲观光、生态屏障和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充分利用驻石涉农科研机构雄厚的科技资源,着力解决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在优良动植物新品种培育、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研究方面,为现代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以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为核心,高标准规划西部信息产业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依托中电科集团54所、13所的技术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通信系统、新型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半导体照明、卫星导航地面接收传输设备和应用芯片、节能及电力电子产品、专用集成电路等产业,利用园区已形成的产业基础条件,发挥两所的创新实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同时,积极引进新的企业和项目进入基地,扩大基地规模,提升基地档次和水平。加快石家庄软件园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依托优势产业,重点抓好半导体照明、节能与能源电子、通信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公共安全、液晶和平板显示等六大产业链建设。培育卫星导航、新型太阳能电池、节能和电力电子、数字化及智能化电子仪器和专用设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的增长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钢铁、纺织、建材等行业发展需求,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快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

  ——动漫产业。充分利用石家庄市发展动漫产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成本优势和强大的电子产品营销网络,大力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使我市成为北方动漫产业中心城市之一。进一步完善石家庄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创业孵化园建设,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加强动漫作品特别是动画片的制作研发力度,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档次,争创知名品牌,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充分发挥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努力将基地打造成为动漫产品国内外加工制作中心、动漫人才专业教育培训中心和动漫产业创业中心。积极推动太空世纪动漫城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中国北方最具特色的集动漫体验、技术平台、展示交易、休闲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充分发挥石家庄国际动漫节艺术展示、产业交流与大众娱乐的作用,将其打造成与国内外动漫界交流互动的专业化平台,有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高。

  4.推进县域特色产业

  充分发挥各县(市)资源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积极推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借助现代经营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配送技术,增强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对现有的县域特色产业,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实施品牌化、产业化生产经营。对市场看好、目前规模较小的特色产业,通过抓龙头、建市场、促联合、扩基地等措施加快发展壮大。推进一批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提升技术层次,培育特色专业市场,建设各具特色、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三)创新资源整合工程

  1.加速京津石一体化进程

  ——借“智”发展。京津地区的特点是高质科技资源密集,借“智”发展是石家庄发挥环京津地缘优势的突破点。利用石家庄“三年大变样”的有利时机,大力提升城市吸引力,优化主城区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把我市建成宜居宜看城市,并充分利用京石铁路客运专线形成的半日往返京津的地理位置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京津人才到石家庄创业、定居,实现与京津两地人才的对接,形成京津冀都市圈第三人才聚集区。

  积极加强企业同京津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提高借“智”的积极性、协调性、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同京津科研院所合作创新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合作研发意识,有效化解企业缺乏高层次创新资源难题。增强京津科技辐射的吸附能力,用好京津的科技资源,抓好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推动市内有条件的大中企业加强与京津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建立密切的技术依托合作关系。

  ——产业对接。围绕我市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优势产业搞突破,开展科技合作。依托产业链对接实现京津石创新体系互动,进而优化石家庄自身的科技资源配置。优化发展环境,通过营造良好的商务环境和诚信环境吸引京津企业来投资兴业,加大力度吸引京津高新产业向石家庄扩散,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制定突破性政策,大力吸引京津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石家庄,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合作的重点,建立严格的监督审核机制,督促企业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企业利用财政资金购买技术或技术合作后,应制定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并监督其实施。同时,针对重大技术的引进与合作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和再创新档案,对再创新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

  2.充分发挥国家与省驻石科技资源的作用

  充分利用驻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成果、设备等科技资源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动力。石家庄有高等院校32所,占河北省85所高校的1/3左右,省级以上科研机构占全市科研机构的40%以上,是我市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中直省直农业研究院所在农业研究方面的科技优势,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充分利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4研究所和13所在电子电工、电子材料、磁性材料方面的优势为产业发展服务;加大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循环化工等产业相关的驻石研究部门的合作范围与深度,开展研究院所与产业的对接活动,为研究机构与企业在项目、人才、设备等领域进行形式多样的合作给予支持,以科技创新支撑主导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3.强化政产学研金合作

  ——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定期发布《产学研合作项目指南》,定期在全市广泛征集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定期向社会发布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定期开展科技合作洽谈和技术对接,将科技合作长期化、制度化。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研究设立产学研合作政府专项资金,重大产业化项目向高校、科研院所开放,鼓励与企业共同承担各类科技计划。积极推动高校参与各种类型的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逐步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联合建立各类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实现向产业化过渡的无缝衔接;加快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依托自身的科技优势,与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基地或产学研合作基地,建立技术转移机构或成立校(院)企科技合作机构,逐步形成技术转移体系。在“三农”科技、民生科技、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成熟技术的推广及规模化应用示范,推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专利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逐步提高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科技与金融互动合作机制。利用银行贷款,设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应用技术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开展诸如链式融资、短期融资券、小企业主贷款、集合贷款、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等多项面向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服务,把成果转化与金融支持有机结合,把产学研合作链进一步向金融领域延伸。

  在“省会高校科研院所联席会”的基础上建立“政产学研金联席会”,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科研、教育、生产、金融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制定与完善政产学研金联席会运行与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项目实施情况,把合作层次高、市场前景广、投资回报好的项目及时推荐给金融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实现企业和金融部门“双赢”。建立与完善产学研金合作项目专项基金,对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正式产学研合作关系以及产品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合作项目给予资助。建立科技部门推荐、政府资金引导、银行独立审贷的联合工作机制,使产学研活动主动化、系统化、制度化。

  4.加强创新基础平台建设与应用

  ——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围绕石家庄优势学科和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循环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快全市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逐步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优势产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加速石药集团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和条件建设,尽快形成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优势。积极组织装备制造业创新方法、卫星导航技术与设备、轧制设备及工艺等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新建2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到2015年通过市级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85家。

  ——大力发展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平台。大力发展专业化资源共享平台,构筑重点专项技术研发设计平台;建立起大型科学仪器、设计、计量测试、标准化、科技文献等技术资源的区域开放共享平台。以大型企业、科研院所为依托,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研究探索行业研发平台建设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合作、技术入股或投资兴办企业或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加快发展和建设各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创新联合体等,完善开放型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际联合研发中心”。形成一批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以及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等,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开放共享的科技条件平台网络系统,建立以开放、流动、竞争、协作为指导思想的创新主体合作机制,逐步形成技术转移体系。

  加快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技术开发与服务活动给予政策扶持;实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和奖励制度,认定的科技成果在作价入股、职工工资、土地使用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鼓励转化职务科技成果。

  以石家庄科技中心、石家庄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大力扶持发展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入孵企业加强评估考核,对重点企业扶持上水平。启动石家庄科技中心二期工程,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类等高科技企业提供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生产的孵化服务,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和创新要素聚集。

  ——加强创新平台协调运行管理。根据平台性质及不同定位,分别制定相应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各平台可根据实际采取股份制、理事会和会员制等多种有效运作模式。加强对平台运行机制的研究,打破条块分割,推动隶属于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各类科技资源的整合,以激活科技资源存量、优化增量,明确平台的利益引导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协同作业机制、技术保障机制和组织保障机制,实现科技资源的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形成联合、开放、共享、流动、竞争、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5.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

  ——优化空间布局。将全市规划为都市区、西部山区、东部平原区。都市区包括主城区和藁城、正定、鹿泉、栾城四县(市),重点是城乡地区的全面对接,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外部分工与竞争的综合实力,率先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西部山区包括赞皇、井陉、灵寿、平山、行唐5县,强调生态和环境保护功能,建设成为全市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东部平原区包括新乐、无极、深泽、辛集、晋州、赵县、元氏、高邑,针对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情况,强调关注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科技进步。一方面以科技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产业创新能力。引导科技资源向县区和农村流动,推动全社会把产业、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配置到“三农”工作当中。加强县区科技(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县(市)、区科技会商工作机制。加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和集成示范。重点围绕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加强农业应用技术研发和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建设,优化农业结构,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向市区、周边县(市)集中,优势集群农业向平原县(市)集中,高效生态农业向山区县集中。

  另一方面以工业化、产业化促进县域产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以工业化带动城乡一体化、要实施城市企业投资带动,积极引导城市工商业到农村投资兴业。要实施产业链带动,把企业的产业链尽可能地放到农村,扩大农民就业。要实施园区带动,推进各县(市)、区工业园建设。大力推进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69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和3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建设,将资源型产业向科技型产业转型,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以产业化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提高城市化水平。按照“一城三区三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在努力做大主城区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构建高效、完备的城、乡产业链接平台。通过产业立镇、特色立镇,形成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和县有主导产业、镇有支柱企业的新格局。

  (四)创新环境支撑工程

  1.加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管理制度创新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将政府管理职能的重点放在研究创新发展战略、制定创新发展规划、创造保障条件、优化创新政策环境、提高创新服务水平上。一是通过营造创新制度环境,构筑激励机制,凝聚创新人才,促进创新主体的发育、成长和互动,使城市成为创新的沃土;二是科学布局城市创新空间,促进创新性网络结构的形成,为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搭建有效的政策平台;三是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精简高效而富有弹性的政府组织形式,提高政府为创新服务的效能。

  ——强化管理制度创新。以超常规思维,制定有利于创新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本市企业或科研机构自主研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有较大市场潜力并需要重点扶持的,由政府进行首购。对于需要研究开发的重大创新产品或技术,通过政府采购招标方式,面向全社会确定研究开发机构,签订政府订购合同,并建立相应的考核验收和研究开发成果推广机制。二是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把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作为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三是建立科技信用制度,强化过程监管,提高公共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对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向社会公布。

  ——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以满足区域科技发展需求和服务城市创新战略为导向,调整科技管理模式和科技计划体系的重心,集成运用多种手段实施科技工作主题计划,推进创新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各类科技计划的协调机制,组织重大科技活动,大力支持社会公益领域、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改变科技资源配置分散重复的局面。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导与服务,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规范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奖励和表彰工作。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扶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组织机构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凝聚人才的主体、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管理创新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企业加快研究开发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独立或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其他形式的研究开发机构。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形成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市政府与省内21家高校、科研院所签署全面长期科技合作协议为契机,发挥“河北省省会高校科研院所联席会”的作用,探索完善政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机制,聚集技术、人才优势,推进科技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健全创新政策法规体系。科学制定区域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整合现有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在财政科技投入、税收、金融支持、政府采购、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人才培养、科普和教育发展等方面,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推进创新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形成符合区域发展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政策体系。

  2.加大创新团队与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围绕我市重大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创新团队,既要考虑当前优势特色产业,又要注重未来新兴产业,坚持人才、团队、项目、基地一体化,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创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基地,加大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力度,在优势领域或企业培养具有国家级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通过面向国内外招聘院士、博士、优秀专家、享受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以科技事业的大发展,吸引、凝聚和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到2015年建设形成30个以高层次领军人才为核心、学术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国内先进、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学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发挥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引领发展作用的创新团队。培育和凝聚一批创新人才,使企业和科研机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明显增强,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

  ——构建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继续实施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以留学生创业园、各类科技园区和基地、重点实验室为主要载体,加快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建立人才特殊通道,以人才带项目、促创新。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急需的人才建立多种引进、激励机制和灵活优惠的用人政策,吸引京津尤其是北京的人才到石家庄工作;由政府出面,建立专门的京津人才通道,协调各部门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使人才引进来、留的住。在科研资金、产品推广、政府优先采购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

  对各类科技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建立以人才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创新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完善技术、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参与投资和分配制度,积极推行骨干技术人员年薪制、项目工资制,探索实行股权、期权奖励制度,使收入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支持科研人员领办、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让制度,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和津贴制度。改革科技成果管理、评价和奖励机制,鼓励专利(专有)技术、科研成果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或技术作价入股。

  开展“科技领军人物”、“科技创新团队”、“省会科技人员、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的评定活动,对获奖人员和单位在科研立项、申报专利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在人事、奖励、住房、教育等多个政策领域试行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办法,打破条条框框,突破常规,为人才营造一流的生活工作条件。

  ——加强院士合作联谊工作。继续推进院士智力引进工作的不断深入,搭建桥梁和纽带,在科研攻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咨询论证等领域,取得合作成果。组织驻石院士定期举行献计献策座谈会,开展与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与的院士会诊、院士联谊等活动,促进科技成果在省会的推广和转化。启动建立院士工作站,吸引更多的“两院”院士来我市开展科技活动,增强科技智力支撑。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3.完善创新投入体系与机制

  ——进一步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带动作用。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保证财政科技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速度。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将科技投入依法落实到位情况列入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对各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

  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财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公共科技活动,以及用于支持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积极影响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财政科技投入要适度集中,设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技术基础好、市场前景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支持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创新示范工程和创新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优化财政经费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公共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公益性研究与服务事业等的支持力度。

  ——健全促进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激励机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大中型企业研究和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要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以上。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认真实施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方面的财税优惠政策。

  ——加快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对获国家、省、市级立项的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项目等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充分开发政府投资功能,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担保基金制度。向创投机构、担保机构发放软贷款,用于扩大这些机构的资本金,加大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和担保的力度。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对资信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加快区域性中小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建立,使其为本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充分利用保险机构的保险功能,创新科技保险险种,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开发等提供风险保障。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作用。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建设,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节能减排贷款的探索与试点。建立科技和金融部门的信息交流平台,降低融资等待和撮合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加快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加大风险投资基金的投入,拓宽科技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引导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创业企业。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来我市设立风险投资机构,凡在我市注册、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额占其资本总额的比重不低于70%的风险投资机构,可执行相应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并可按当年总收益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金,用于补偿以前年度和当年投资亏损。

  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基金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风险投资基金投向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高新技术项目提供信用担保。对年度内给予中小企业高新技术项目信用担保累计达到一定金额的担保机构给予奖励。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保险服务,逐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让的保险保障机制,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险种,其保费支出纳入企业技术开发费用,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4.强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和企业需求,在已有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快速制造工程技术中心等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加快开放性、非营利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针对重点产业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为初创期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示范推广,减少企业前期投入,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建立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动态掌握企业融资需求和需求方式,通过设立信用担保公司、企业信用体系、完善风险担保和风险转变金制度等,调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有关金融机构投资科技创新项目的积极性。建立银企互动平台,鼓励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建设,支持一批重点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加大风险资本引入力度,建立为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服务的科技型风险组织,拓展民间资本进入渠道。

  ——构建多层次孵化服务体系。完善以专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创业孵化体系建设,鼓励各类孵化器,包括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大学科技园等服务机构的建设,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元主体创办各类专业孵化器。创新孵化服务理念,根据入孵企业不同阶段需求,提供分级别孵化服务。为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提供工商税务咨询、孵化场所、高科技企业认定、政策资助申报、创业项目资助、风险投资、担保、产(股)权转让、融资、企业诊断、培育培训等基础服务,为成熟期企业提供基础设施运营、产业投资、产业链配套等高层次服务。

  ——建立全方位的科技创新专业化中介服务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面向企业,为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传递、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培育创新型协会组织,发展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和行业协会,发挥协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行业技术联盟的形成和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提升行业协会组织在促进行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方面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

  5.积极推行创新型示范单位建设

  开展创新型试点县(市)、区和园区创建工作。根据自主申报、特色创建、分类指导、聚焦支持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城市中心区、近郊区、科技园和县(市)、区,开展创新型县(市)、区和园区试点创建工作,引导形成区域特色鲜明、资源配置合理、可持续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创新发展。开展创新型行业示范工作。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竞争合作、资源共享的新路子,增强行业凝聚,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通过创建国家、省、市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以创新型企业建设为着力点,加强各类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和企业创新模式探索,积累创新经验,为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创造条件。

  (五)创新文化营造工程

  1.推动创新文化建设,构建活力石家庄

  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克服“唯上、唯书、唯旧”的观念与习惯,大力提倡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竞争、倡导合作的良好氛围。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创业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事迹、创新精神,传播创业理论、创业新观念、创业新方向,普及创业知识及理论;开展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讨活动,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科学素养。加强科技人员、企业家、中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提倡协同攻关,鼓励合作创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在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中,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构建激发创新、促进创新、保护创新的文化环境。

  2.借力三年大变样,打造魅力石家庄

  提升城市文化魅力,是“三年大变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三年大变样的有利时机,把石家庄建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承载力显著提高、居住条件明显改观、城市魅力快速彰显,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三年大变样”活动,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机遇。在充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将文化之根更深地植入城市的方方面面,用文化意识指导城市管理,思想观念上实现大突破、大超越,努力创造城市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所需的历史人文环境和精神生态环境,培育既有历史沉淀又有现代素质的市民。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3.增强创新文化行动力,建设速度石家庄

  在完善创新制度基础上,加强行动力建设。倡导“严谨的科学观,果敢的判断力,坚韧的执行力”这一创新行动精神。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倡导行政管理行动力建设,用服务人代替行政人,改善政策执行中的关系人的地位与态度。创造一流的执行力,形成良好的政策和管理环境。二是倡导创新主体行动力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求新、务实的态度进行各项创新活动,建设良好的学术和经营环境;三是倡导社会行动力建设,让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既宽松又积极,既鼓励竞争又宽容失败的人文和社会环境,以求在科技探索的实践中实现创新文化的全部价值,建设速度石家庄。

  4.推进信息化应用,形成数字石家庄

  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弘扬创新精神,监督创新环境,考核创新成果。一是制定信息阳光化规划,确定创新信息阳光化的内容和程度;二是信息平台投资建设,根据现有传播媒体、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资源的技术水平,合理投资,确定信息化硬件配置,保证信息硬件平台的先进性;三是制定信息化制度,包括信息共享、信息公开、信息交流、信息运用等制度,用制度保证信息化运行结果的高质量。提高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创建数字石家庄。

  5.挖掘与弘扬燕赵文化传承,再造诚信石家庄

  挖掘燕赵文化精华,注重燕赵文化与城市创新的融合,赋予石家庄更深的文化内涵。弘扬诚信价值观,树立“戒欺,过而能改,信守承诺,诚信待人,言行一致”的行为准则。开展广泛深入的诚信文化宣讲与建设活动,结合实践讨论与树立社会各界诚信行为标准和准则,形成言必信、行必果、坚定勇为、兼收并蓄、创新发展的新石家庄精神。

  五、保障措施

  为确保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着重采取如下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领导制度

  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由科技局、财政局、教育局、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自主创新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统筹试点建设工作,强化指导协调、督查落实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各项职能,协调解决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全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提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技术创新事项,组织、督导、协调、考评全市各相关单位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

  领导小组在科技局设立常设机构,负责做好各县(市)、区及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调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及时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问题,组织、督查、落实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具体工作。

  各县(市)、区及各部门也要分别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的工作目标和责任,积极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确保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

  (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线。一是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二是抓好产业承接载体建设。明确各产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方向、功能及承接的具体产业;三是抓好重大项目招商。统筹管理全市重大招商项目,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招商,抓好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四是积极谋划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会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三)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以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为抓手,激发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机构,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企业在工艺设计、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等方面与国际认证机构接轨,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鼓励企业增强创新活动,深化以产权、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为重点的企业改革,支持企业采用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等多种分配形式,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落实有关科技、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提高企业科技投入水平。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四)强化创新统筹协调

  强化顶层设计、总体部署、协调管理,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建立健全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制定重大科技政策的决策机制、开展重大科技活动的组织机制。形成创新的内在动力与活力,汇集全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展开。

  强化各县(市)、区及各部门等各级党委政府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创建工作任务和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明确实施主体和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完成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加强整体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共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设立由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专家组成的“石家庄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咨询委员会”,进行创新型城市研究,不定期地举办加快推进石家庄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学术研讨会,为建设进程提供咨询和建议,针对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对重大措施逐项开展实施方案的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决策参谋作用。

  强化舆论引导,加强宣传报道,通过表彰奖励在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成效突出的优秀典型,形成“创新才能发展”的科技意识和城市文化,全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充分发挥新闻传媒和科技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搞好宣传,不断拓宽与丰富宣传内容,既注重搞好综合性宣传,又注意抓好先进典型、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

  加强与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工作联系。争取科技部、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更大支持。抓住和利用好省部、省市会商机制,把优势产业、高科技项目及各领域的特色发展项目推介出去,取得国家、省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促进我市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创新机构的良性互动关系和网络,形成合理分工、密切联系、相互促进、适度竞争和高效运转的有利于知识流动和创新的协调机制。

  (五)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在《石家庄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依据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对策措施,制定、整合与落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加快制定和实施促进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社会信用建设等领域美娱国际娱乐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及政府支持创新的配套政策,运用财政补助、贴息、担保、风险投资和税收优惠等多种扶持方式,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

  形成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保护的政策环境。政府采购优先支持自主创新产品,鼓励创造、引进和保护知识产权。执行国家关于通过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的有关政策,并根据全市实际情况给予具体支持。实行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制定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在获得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范围内,确定并公布石家庄市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调整。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除上级部门明文限制的外,必须优先购买列入目录的产品。对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的先进装备和产品,也纳入政府优先采购的范围。

  鼓励企业创造和运用有利于提升本市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专利和技术,鼓励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经认定后,其技术引进费可列入企业科技投入经费,并按一定标准给予企业奖励。鼓励本市组织和个人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加大对获得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资助力度。鼓励发明专利的应用和产业化,对成效显著的给予奖励。进一步强化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意识,引导、激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对确定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单位,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资助。资助资金主要用于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及专利保护和商标保护等。鼓励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建立健全包括加强区域创新源能力建设,科技发展条件公共平台特别是信息化、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创业孵化等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技术、资本和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开发、非营利科研机构发展、政产学研合作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

  (六)构建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创新型城市实现程度的动态跟踪监测、监督检查与评估分析,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根据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创新型城市实现程度的测评机制,制定创新型城市实现程度的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案,研究制定《县(市)、区和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创新型城市建设考核办法》,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创新型城市建设任务和目标进行责任分解,列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任期目标,并将其工作绩效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主要负责人的考核体系。

  评价考核工作在市建设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建设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按年度对创新城市建设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测、监督检查与评估分析,形成“创新型城市建设白皮书——年度评价考核报告”,及时发现、深入分析创新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适时提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的对策建议,确保创新城市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

  六、进度安排

  创新型城市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

  成立“石家庄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在对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现状、特色优势和薄弱环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石家庄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政策,明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重点任务,制定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专项行动计划,分阶段、分层次部署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工作。组织召开全市创建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启动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打好基础。

  (二)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5年6月)

  依据《石家庄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发布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针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开展年度综合测评及考核,并根据实际问题调整和完善相关实施方案及政策措施,保障目标的全面实现。

  到2015年,城市创新体系趋于完善,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科技支撑发展的第一动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初级创新型城市,综合创新能力达到全省第一、国内省会城市前列,成为京津冀区域城市群中的重要核心城市之一。

  (三)检查评估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成效进行全面总结,重点加强对弱势项目的督导检查,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完成自评检查工作,确保我市通过创新型城市的验收,并接受科技部的考核和检查。

  主题词:科技创新型城市△方案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0年9月26日印发

  (共印150份)

  上一篇:焚烧炉等污、废处理装置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西门子CPU312中央控制单元

下一篇:涨停板敢死队克星:T+0操盘团队揭秘

推荐内容